您的位置:首页手机教程 → 无人商店之眼:席卷新零售时代的AI智慧货架

「无人商店」对你来说一定不陌生,从2016年全球首间无人商店 Amazon Go  横空出世,2018年台湾超商龙头7-11也开设全台第一间「无人小七」,结合AI 、物联网等技术,引发民众对无人商店的热烈讨论。究竟无人商店技术有什么优势、差异或缺点?未来无人商店的概念是否能在成功落地、开枝散叶呢?

清欢网

2016年美国电商龙头亚马逊于公司内部推出「Amazon Go」、2018年正式对外营运,无人商店的概念就在全球掀起了话题。就算你没去过,也一定听过「拿了就走( Just Walk Out )」的消费情境,这样的设计被视为是未来新零售的全新购物模式。

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无人商店最佳的解决方案,今年亚马逊提出了「小型鲜食便利店」的定位,规模从50坪缩小至13坪,店内摄影机、货架重量感测器及深度学习技术,就能在小商店内更精准地追踪顾客拿取与放下的动作。

根据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报告,2018年平均每个台湾人去便利商店126次,台湾的便利商店密度更位居世界第二。但面对无人商店来势汹汹席卷全球,台湾民众接受度如何呢?

创新「易取智慧货架」提升辨别商品能力不怕商品被乱放

近年,无人商店发展主要有两大不同面向的核心技术派别:一是结合电脑视觉辨识技术的人工智慧派;二是无线射频辨识(RFID)技术的物联网派,也就是俗称的电子标签。其中RFID技术门槛较低,目前多用于自助结账,让消费者自行扫描商品完成结帐作业,但尚未能达成人们对无人商店「拿了就走」的想像。

清欢网

为因应零售业者不同类型的需求、测试消费者的接受程度、更达成无人商店「拿了就走」的消费模式,工研院团队透过电脑视觉辨识、红外线以及重量感测等多重感测技术,研发出可说是微型无人超商的「易取智慧货架」。

「易取智慧货架」透过AI的深度学习,训练电脑根据商品资料库中的数据、图片来辨识商品。让消费者不仅可以「拿了就走」,也因多重感测技术让商品辨识更加精确,使商店货架无需隔间或硬性规定摆放位置、让商品陈列更具有弹性,不再怕消费者乱放、任意堆叠,还能透过感测收集消费者的行为数据作为营运的改善基础。

「易取智慧货架」的消费流程也十分简单,只要透过手机APP扫描货架上的QR code就能开启柜门,货架内有红外线、摄影机与重量感测器(荷重元),能即时辨识你所拿取的商品种类与数量,并同步更新手机购物车资讯;若你将商品放回货架,商品即从购物车删除。最后关上货架柜门,手机购物车即自动完成结帐。

直觉的购物体验不需刻意学习「如何在无人商店购物」

目前,欧美国家针对无人超商的趋势,在量贩店、超市规划自助结账区,结合条码扫描或RFID电子标签等,让消费者自行扫描商品完成结帐作业,这也是无人商店扩展的优先方案,例如日本便利商店就透过RFID技术搭配手机自助扫描结帐的功能,发展出夜间无人商店模式;但要实现人们对于无人商店「拿了就走」的想像却仍有一段距离。此外,RFID比较大的问题在于含有金属或液体成分的物品会感应不良,而且当每件商品都要贴上RFID,成本过高。

清欢网

比起自助结帐技术,透过AI深度学习的电脑视觉辨识技术更能让「免排队、免结帐、拿了就走」的想像成为可能。电脑视觉辨识技术是一种低干涉且直觉的购物体验,消费者不需刻意去学习「如何在无人商店购物」,当技术逐步成熟,并带动成本及技术门槛下降后,电脑视觉辨识技术将会是无人商店最终解决方案的核心。

此外,若使用单一的电脑视觉辨识,可能无法准确辨识消费者在货架上随意摆回、堆叠商品的情况。因此,工研院研发的智慧货架,让电脑视觉辨识技术与红外线、重量感测三者完美结合,也持续以「易取智慧货架」的多重感测技术,作为开发无人商店的核心技术。

或许台湾民众对无人商店抱持疑虑,认为台湾仍偏好有店员服务、有人情味的超商。而工研院研发的智慧货架,恰恰成为超商与无人商店间的折衷方案,更将一步步实现无人商店落地的可能。

相关文章

    最新文章

      关于我们|免责申明|商务合作|友情链接|网站地图

      @2019- QHmanhua.com 清欢网 All Rights Reserved